产品详细
产品详细当前位置:产品详细

最适合穷人移民的地方排名

全国7*24小时服务热线

欢迎咨询电话+Wx: 13512131526 ,很多朋友也关注『最适合穷人移民的地方排名|推荐移民机构』,全球投资移民于热点城市:加拿大,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希腊等——投资移民,工作移民,海外移民投资便捷,容易,安全

一、【全球】生活质量排行榜,瑞士常客,但只属于亿万富豪,跟老百姓没关系...

第一个全欧洲范围内的财经生活公众号。鲁晓芙(Xiaofu_Lu),财经作家旅居欧洲,欧洲《REEC》杂志主编,曾《21世纪经济报道》和新浪全球意见领袖专栏,已出版《欧洲投资实用手册》等书。获聘为葡萄牙政府“全球投资大使”,授权进行招商引资活动,该名誉称号全球名额30名。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为基地,以英法德三种工作语言,从事全欧洲范围内的投资并购业务。已经开启“快捷转载”,合作请联系:Xiaofu_Lu全球最新生活质量排名出炉啦!欧洲很多弹丸小国排名靠前,一起刷榜了让我们看看这些高质量生活的国家...一般说起欧洲国家都是夸赞的虎狼之词,这回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揭发一下这些国家的缺点...让大家看的清楚明白,看的痛快...Numbeo发布了全球生活质量的国家排行榜,以下是前十名国家:前十名的国家都是小国家,保持了高质量生活。我们几乎已经吐糟过了,就剩下一个瑞士了。坦白说,很难吐槽,瑞士确实硬件条件很硬,作为没钱的穷人也底气不足。而且笔者也有很多瑞士朋友,业务上也有往来合作,只能说硬着头皮吐糟得罪了。所以,大家评论的时候,最好加上一句介绍:作为穷人,我认为瑞士...做为富人,我认为瑞士...瑞士问题在于,对于亿元以上的富翁,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有最安全的社会环境,最好的服务,最亲切的笑脸。对于千万级别的富翁,最好不要去瑞士自取其辱。普通人旅游可以,低调朴实生活也可以。我们八十年代怎么看待香港,2024年怎么看待香港地区的?瑞士可能不是最好国家,这话咱几年前还不敢说。瑞士的神话,在中国媒体上的神话,估计5年到10年之内就会破灭。1,瑞士金融路窄了。几年前美国牵头逼迫瑞士取消保密法,外国储户信息必要时需要提交,对于瑞士金融行业沉重打击,这两年美国又一次牵头逼迫瑞士在内的金融中心/避税中心设立最低税率15%,又一次毁灭性打击。有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瑞士总体金融机构数量,总体外国金融机构数量都在“缓-慢-”萎缩减少,不是快速减少。(专业数据不贴出来了,有兴趣自己找)2,瑞士的金融服务,日内瓦市边别墅,看上去很美,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你们不要太天真,以为自己有钱了,就可以去瑞士当客户,被人供着,像国内到了金融机构一样像个大爷。没有亿元级别,尤其是10亿元人民币级别以上的客户,基本就会吃瘪。千万富翁人家看你像门口的洗碗工一样。瑞士机构看着你,非常有礼貌的扫视一遍你,又扫视一遍你,感觉自己被扒光了,像是菜市场贴上标签的走地鸡,是的,因为你还活着喘着气,随时在估算你的价格,计算能从你身上拆出来几两肉。我有个客户预约见面,对方等了一周以后,婉言谢绝。结果客户发现,他的社交媒体,被瑞士机构人员踩遍了,踩烂了,每天都来看上一两回,持续时间一周。美国电影《华尔街之狼》,就对瑞士机构的势利眼,进行了最精美的描述。初次见面,双方都皮笑肉不笑,美国暴发户大佬(迪卡普里奥扮演)心想你这个傻逼吸血鬼,瑞士机构心想你这个美国罪犯。美国大佬出事以后,瑞士银行第一时间就封闭了账户,一分钱拿不出来。迪卡普里奥气的 F 个不停。(同行是冤家,美国华尔街“黑”瑞士一针见血)下图迪卡普里奥的背景,就是日内瓦湖著名的大喷泉。有个客户跟我哭诉,他们去找了某瑞士著名机构国内代表处,牛逼哄哄的说我们给你做几百万的业务,对方说我们不做。客户急了,我说的可是手续费啊,不是业务量,是你们到手的手续费,是干货!瑞士机构说:是的,低于1亿的手续费我们不做。

3、外来人很难融入瑞士。瑞士人在欧洲位于鄙视链的最高峰,当地人素质高,自负,骄傲,多疑,拒人千里之外,礼貌客气而又高雅的排外。德国邻居是欧洲最难搞的邻居,然后瑞士邻居是地球上最难搞的邻居。晚上不能洗澡,洗澡不能唱歌,铃声调小,垃圾严厉分类,最好你家里乃至整个楼里都没有什么怪味,否则就是敲门。讲话语调永远像007到了瑞士以后用消音手枪对着反派,轻轻说声:你完了,香港黑帮到了瑞士打一分钟电话“丢雷老mou”就会收到10多个周围邻居的投诉。(这段像脱口秀,应该有掌声)多少年的邻居,对你的问好装作听不到,对于你的友善开门视而不见,眼睛直勾勾看前面走出门,不奇怪。瑞士呆久了,每个人都会变成处女座,神经兮兮的,停车停到了白线里面,但是车子和白线不平行,警察也要罚款。什么是瑞士人,瑞士人的性格是三种怪异不讨喜的性格的合体:德国老工匠老学究死板、拒绝沟通、活在自己世界里+金融行业的臭毛病在这里极致表现嫌贫爱富+法国傲慢固执偏见这三个毛病合在一起,就问你怕不怕?!4,瑞士的问题,到底是好是坏,有点类似香港。至少五年以前,吹嘘香港、新加坡还是政治正确,最近批评香港地区变成了政治正确。瑞士普通人的生活,尽管收入高,其实压力很大,生活很难。这句话有点怪,想想香港。瑞士工资很高,是附近德国和法国的最低工资的三倍,普通工资的两倍,但是外来人生活比较艰难。这个艰难,不是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是所谓底层白领和金融民工的那种艰难,懂的自然懂。我去瑞士这么多次,吃的最好的一次是当地客户请我吃早餐,也就是咖啡、面包、黄油,号称百年咖啡厅,花了50欧,当时我立刻换算成了比利时的海边海鲜大餐,以及葡萄牙的百年咖啡店里面的鸭胸正餐两人份,也是这个价吧。瑞士吃的第二好的是汉堡王,吃的第三好的是麦当劳......最近攒点钱,下次去瑞士吃个意大利博洛尼亚面。(这一段黑的很漂亮,请鼓掌)换成香港情况,就好理解了,洗碗工一万到两万港币的工资,表面看起来工资很高,实际生活一言难尽,你觉得她们的生活如何,你就会如何看待瑞士白领金融民工的艰难。瑞士其实是放大版的香港,没有那么极端的香港。瑞士比香港最聪慧的地方,就是从来没有放弃实业。大家批评香港李家城,李家的超市遍布香港,瑞士有类似情况,瑞士全国,基本是coop和migros,别无它家,超市集中度太高,两家超市价格都特别贵,这两家超市,都是世界500强。瑞士人买房也难,租房也辛苦。实际上跟中国大城市年轻人一样烦恼。瑞士人上下班交通平均时间40分钟,在欧洲来说算是很长的了,如果是周围法国、德国、意大利人来瑞士上班,要早上四五点起床。什么是瑞士?大号香港,香港的荣耀和丑恶都在这里有完美的对应。夸香港的都可以套用在瑞士,东方之珠 - 欧洲之巅;骂香港的都可以套用在瑞士,笑贫不笑娼,有钱就是娘,富人三妻四妾,穷人为了一日三餐辛苦奔忙。不管香港地区还是瑞士,金融中心的本质是富人和冒险家的乐园,所有的社会规则和生活秩序,都是为了富人服务这个终极目的而建立的。自以为高人一等的金融人,其实是穿金戴银的奴仆和奴隶,是富人的工具和玩物,是幻想自己跟富豪谈笑风生但是永远不属于那个阶级的空梦,是高等的洗碗工。

5、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瑞士边境警察查车,为了查过境小轿车后备箱的肉。为了保护瑞士的食品行业,不论你是瑞士人,还是外地人,进出瑞士,你只能携带一斤的肉。是的,你没有看错,只能带一斤,500g。超过了,几百瑞士法郎,甚至几千瑞士法郎的罚款。最富饶国家组织每个月几千欧元的警察,蹲在路边,就是为了老百姓的一斤肉。对照上文说的瑞士两家超市是世界五百强。

6、所以,结论:欧洲范围内,对于身价上亿富翁,尤其是10亿人民币级别的富翁,瑞士是最好的国家,南法+摩纳哥也是最好的国家/地区,呆在销金窟,你每天都感觉在人生巅峰。对于身价上万的富翁(穷B),去葡萄牙是最好的国家,也许匈牙利也不错。葡萄牙和匈牙利适合穷人移民,容易融入,容易吃的好住的好。葡萄牙吃海鲜住海边,匈牙利吃牛肉住多瑙河边,你每天就是穷高兴呗。我个人喜欢葡萄牙...?瑞士到底好不好,其实是开放性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答案。甚至每个人有阶段性答案。吃饭时候,对面的朋友一直跟我推荐,这个东西好吃,太好吃了,你一定要尝尝啊,这个可是欧洲的好东西啊。看到我和其他人无动于衷,他主动把这个东西抹到我们的面包片上,主动放到了我们的碟子里。热忱的说,这个是欧洲的好东西,一定要尝一尝啊!结果我和其他人说声谢谢,继续聊天,没人动他递过来的“欧洲最好的东西。”因为他强烈推荐的,是黄油。他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们,无法理解我们,就像在看让他怜悯的“土老帽”。在他的认知中,黄油是整个欧洲最闪闪发光的东西,是最能体现他高级感的东西。可是,在欧洲我们尝试过100种东西来涂抹面包,鱼酱,肉酱等等,黄油只是我们来欧洲后,头几十次涂抹面包的材料。我当然知道黄油是好东西啦,我也曾经疯狂迷恋黄油。只不过,做为一个穷人,感觉黄油并没有那么好,不是欧洲的最高荣耀那么好。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怎么看待瑞士的呢?

最适合穷人移民的地方排名|推荐移民机构

二、3年跑了53万人!不顾一切移民的香港人,究竟为了啥?

香港人才流失,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而最近两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近日,香港公布人才流失数据,近五年来竟然有将近19万香港人移民离开了香港。而另一项数据更是触目惊心:根据香港入境处每天的“出入境旅客流量统计数字”,从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经机场离港的香港居民累计共有633万人次,而这里面仅有580万人返港。这也就意味着,这三年来,净离港人数高达53万人!这是香港近60年来人口流失最严重的一次。图源:网络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香港人抢着移民国外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济因素。在近百年来,一直领先于世界,领先于中国内陆地区,也是中国的一张漂亮的名片。不过,时光荏苒,在最近几年,香港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增速持续走低。特别是收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香港经济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2020年本地生产总值(GDP)同比下跌6.1%,为196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香港经济已连续两年陷入衰退。(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而物价、房价、子女教育成本飞涨,让很多低收入者以及年轻人,选择到机会更多的外国去闯荡。再一个就是社会因素。香港是一个很包容的社会,不同历史的、文化的因素可以在这里共生。所有因素鱼龙混杂的因素让这个地方充满了张力,同时也充满了撕裂。这些不同的元素终归还是不同的,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群体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些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固和紧张,使一些市民感到不安和不安全,从而选择离开香港。当然,香港出现移民潮的原因是繁琐而多样的。(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那这些人都移民去了哪呢?今年3月,在香港国际移民展上主办方公布了港人移民意向调查结果。在接受调研的香港人中,有85%的人表示打算在最近两年离开香港,他们想去哪儿呢?排名第一的目的地是英国,而加拿大紧随其后位列第二。英国成为首选的原因,想必大家都清楚,那为什么加拿大深受香港人喜欢呢?(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简易来说有三个原因:第一,加拿大属于英联邦国家,而由于历史原因,对于香港人来说,无论是社会体制、语言体系、教育模式还是生活方式都是有共通的地方。并且,加拿大一流的教育资源和完善的社会福利,也吸引了很多香港人。根据加拿大驻香港总领事馆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50万名香港人居于加拿大。(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第二,全球资产配置。香港早年著名的富豪中几乎人人都有两本护照,比如李兆基、吕志和、郭炳联等人都有加拿大国籍李嘉诚也早在1983年的时候,就带着一家人移民了加拿大。对于一些富豪来说,移民加拿大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加拿大跟美国的关系。加拿大和美国不仅国土接壤在一起,很多制度其实也是互通的,而北美又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加拿大公民去美国是免签的,可以直接在美国生活、读书、学习、工作、创业等等。(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肯定有人会问,这些人为什么不直接移民美国呢?毕竟这些人钞能力到位,只要他们愿意,月球身份都能拿到,更何况是美国?这里就不得不佩服那些富豪们的老谋深算了,选择加拿大而不选择美国,是为了避开美国严厉的税法,保护好自己庞大的资产。要知道,超富们需要缴纳的一年税款,可能就是很多普通人几辈子都达不到的资产量。所以说,怪不得人家会赚钱呢。(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而加拿大作为和美国距离近、文化相同、经济又高度融合的大国,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第一选择。说白了,很多中国富豪想取得加拿大国籍,只是要给自己创造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条件,他们要拿的是一张去美国的船票,而不是一个归属。第三,宽容的移民政策。香港人移民加拿大有多容易呢?根据香港人救生艇计划,只要你持有香港户口,在加拿大工作一年,就能直接申请加拿大永居,没有学历和年龄的限制。这移民门槛,可真是低到没朋友。(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不过,这项政策截止日期为2026年8月31日。所以想通过香港身份曲线移民加拿大的小伙伴,要尽快行动起来。而且不只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对港人也有政策倾斜,香港海外移民跳板的称号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想了解更多移方法,欢迎加入移民交流群,一起讨论。往期阅读推荐:?卷不动的中产们,正在移民这几个国家……?现在,还有一批中国人,“不怕死”地非要挤进泰国??加拿大缺人缺疯了!移民配额升至148.5万个,这类人不申请亏大了!?澳洲突发大赦!连夜废除3大移民限制!移民澳洲更容易了!?痛失第一!香港败了,彻底输给新加坡!?最快移民澳洲的办法,每年5000个名额,三大行业吃香?2024最适合中国人移民的国家,福利好不歧视华人,附移民方法?为什么穷人移民大国,富人都在移民小国??家长必看!花点小钱就能买到的2张绿卡,关键时刻有大用途!

三、隐形富豪老张移民加拿大,为什么在蒙特利尔西南区与穷人为邻?

十多年以前,我去本地一家银行协商贷款的事儿,当得知我要把钱花在蒙特利尔西南区,那位华人(越南华裔)顾问小姐一脸不屑,说:“如果换成我,一定不会把家安在那里,一定不会让我的孩子与那些穷人的孩子交朋友。”当然,后来我还是在西南区买了房子,而且连续买了几处大物业。在蒙特列入生活的这十几年,在西南区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其中的确有很多穷人。我以前曾经给大家介绍过住廉租房的黑人,介绍过华人流浪汉漫画家等等。所以,如果在西南区生活,抬头低头经常遇见的有很多不是很富饶的人们,但他们大多都是相当善良的人们。在这里的街头,半夜两三点钟,人们坦然地独自在街上行走,很少发生抢劫之类的事情。当然,在地铁站附近,在西南区一些社区的脸书群里面,偶尔也传出骚扰事件,社区居民很快就作出反应,很多大老爷们立刻就提出义务护送服务。当然,在西南区,我也结交了一些富豪朋友。当然,富豪们的人数比欠富饶人群的人数少多了。我的富豪朋友中间,有人控制了我家店附近大半条街的商铺物业,有人是打拼多年的恐怖电影演员,有人是伊朗逃难来的旧贵族,也有人是开了科技公司之后才发达起来的。这些富豪大都很低调,与周围的中产或者无产阶级邻居们和睦相处。对于这样的富豪,我从一部电影台词中找来一个很有趣的词汇来形容:隐形富豪。所谓“大隐隐于市”,这些富豪朋友们都很关照社区里的小生意,与社区里的打工族一起坦然而愉快地生活着,他们的孩子也与这些打工族的孩子们一起去公园玩耍,一起上学,一起打球,一起游泳... ...来自台湾的老张,也是这些隐形富豪中的一员。老张很喜欢古董,经常去参加Ludger-Duvernay学校附近那家拍卖行,收购了很多流落在海外的中华文物,然后倒腾回台湾。但是,倒腾古董只是情怀和爱好,老张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房子。他在这座城市的一些曾经的低房价社区,陆续买了很多plex和condo出租,其中大部分物业在西南区。在投资加拿大的房地产之前,老张在台湾当建筑师,也曾经是个很厉害的手艺人。老张说,蒙特利尔西南区的物业,其实对很多有钱人来说都是香饽饽,所以这些年房价才被推得这么高。对于喜欢通过房子来混吃混喝的人们来说,西南区是全蒙特利尔最值得投资社区了。为什么呢?原因当然很多,譬如丰腴的历史人文资源,方便的公共交通设施,优质的文化和教育资源等等。从投资买房的角度看,这个区吸引人买房入住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西南区曾经是低收入市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历史房价比较低。第二,进入21世纪,西南区成为蒙特利尔岛上房地产新项目开发最为密集的辖区,富饶中产阶级大量迁入,带动快速房价上涨。第三,到目前为止,西南区尚有大片待开发的土地,加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到和认可了西南区的高端化趋势,西南区几乎所有社区都成了这些都市新贵们愿意买房子入住的去处,而且还有一些社区的房价可承受性仍然具有很强的相对竞争优势。西南区的地理范围西南区,从字面上看,就是在某个参照物的西南方向,这个参照物就是蒙特利尔老城区所在的Ville-Marie区。没错,蒙特利尔西南区的大部分社区,就位于Ville-Marie区的西南方向,与Ville-Marie的西南部边缘相连接。当然,与西南区相邻的,并不仅仅是一个Ville-Marie区。西南区的东北面,只有一个Ville-Marie区,但是,在西南区的北面,除了Ville-Marie的一部分,还有NDG-CDN区和Westmount市。从市中心穿过西南区再继续向南,就是Verdun区;再向西,就是Lasalle区。圣劳伦斯河在西南区的东南方向缓缓流过。西南区有很多古老的社区,这些社区中的大部分原来都曾经是独立的市镇。多年以前,这些社区曾经与蒙特利尔西岛和南岸地区很多现存的独立市镇的地位很相似。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社区变成了蒙特利尔西南区的组成部分,但在老蒙特利尔人中间,这些社区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蒙特利尔西南区这个大区。也就是说,如果你和他们谈论西南区,他们可能觉得没啥可聊的,但是如果谈论西南区里的一些社区,他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这些社区,安妮信息港微信公众号都全部完整地介绍过了,在这篇文章中,就以前面刚刚介绍过的、横穿整个西南区的中华运河为参照物,将这些社区的大概相对位置再说清楚一些。Saint-Henri、 Little Burgundy、 Griffintown这三个社区位于中国运河的北岸;Ville-?mard、 C?te-Saint-Paul、 Pointe-Saint-Charles三个社区位于中国运河的南岸。看过我以前介绍这些社区的朋友们一定有印象,这六个社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曾经是蒙特利尔习惯产业工人聚居的地方,后来,伴随着圣劳伦斯河主航道的疏通,中国运河航运功能的丧失,这些社区都萧条了,一度是蒙特利尔名气最响的穷人区;但是,现在这些社区都成了富饶中产阶级群体心目中的香饽饽。历史西南区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各个社区的历史,我们在介绍这些这些社区的时候,都聊得很详尽,现在我们综合起来再大概说一下。整个西南区,在1825年中国运河开凿通航之前,曾经是成片成片的农田,与现在距离蒙特利尔一小时车程之外的场景很相似。1825年之后,伴随着运河两岸大量工厂的建设和投产,这里很快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原来的小村落都变成了市镇,农田开发成了工业区和居民区,整个西南区成为当时加拿大工业的摇篮。西南区成为加拿大最重要的工业区的动力,除了运河方便的水运之外,两家加拿大铁路公司( Canadian National Railway和Grand Trunk Railway)的高运力铁路穿过Saint-Henri和Pointe-Saint-Charles两个社区,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西南区曾经的繁华,被开创了加拿大市民文学先河的作家 Gabrielle Roy写进了自己的代表作:The Tin Flute(法语:Bonheur d"occasion)。现在,书中描述的景象很难在西南区找到了,但还是有一些痕迹:没有了高压线的输电塔、废弃的厂房、以及作家创作时住过的两层小楼。有趣的是,在工业化时代,西南区的五个社区,有三个以法语居民为主,另外两个社区中的居民多为英语家庭。当时的法语社区是:Saint-Henri、Ville-?mard和C?te-Saint-Paul,居民主要是加拿大法裔;英语社区是Pointe-Saint-Charles和Griffintown两个社区,居民主要是爱尔兰裔。Hibernia和St. Patrick两条大街的名称,就是当时爱尔兰社区文化留下的印迹。中华运河开通,蒙特利尔西南区工业化完成,这个时期,也正好是加拿大南部那个国家废奴运动如火如荼的时代。美国内战前前后后,大批黑人从美国南方向北方迁移,加拿大也是这些黑人的目的地。1887年,虽然战争已经过去20多年了,还是有黑人不断北上,其中有一大批黑人定居在中国运河北岸的一片空地上。这些黑人又陆续接纳了大批从南面来的亲朋好友,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Little Burgundy社区。后来,伴随着曾经是加拿大属地加勒比一些岛屿居民乘坐火车长途前来投奔谋生,新形成的Little Burgundy社区成为蒙特利尔的音乐之乡,从而孕育出了Oscar Peterson这样音乐大师云集的演出团体。在这一带工业最兴旺的时候,蒙特利尔市向西扩张。1905年,Saint-Henri并入蒙特利尔,1906年,Little Burgundy并入蒙特利尔,1910年,C?te-Saint-Paul和Ville-?mard 并入蒙特利尔。当历史的车轮滚入20世纪50年代,圣劳伦斯河急流险滩河段航道疏通,远洋轮船可以不用在蒙特利尔老港停下来重新装船过运河,而是直接向安大略省航行,于是,西南区的所有社区都开始走下坡路。1790年,中国运河完全关闭航运,工厂大批外迁,蒙特利尔西南区完全丧失工业区的地位,所有社区都进入大萧条时期。雪上加霜的是, Décarie高速公路、 Turcot立交桥、 Bonaventure高速公路、和Expo "67 世博会的各项工程,迫使大量居民迁出,将爱尔兰社区Goose Village从地图上整个抹去,C?te-Saint-Paul社区也损失了大部分的土地和人口。但是,通过西南区各个社区各种形式的抗争,一些社区服务网络总算保留了下来。现在,在魁省遍地可见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CLSC,源头就是那个时期Pointe-Saint-Charles的社区诊所。可以说,最初的CLSC,实际上与天朝同时期的赤脚医生体系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加拿大CLSC里面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大专院校毕业生,天朝的赤脚医生是经过几个月短期培训的医疗人员。但是,天朝赤脚医生体系的作用,并不次于加拿大CLSC,两者都是医疗社会化和社区化的创举,可惜的是CLSC体系得到了发展和普及,而赤脚医生体系却早已经成为历史名词。我们继续来聊蒙特利尔西南区的历史。进入21世纪,蒙特利尔西南区各个社区都开始从长期的萧条里走出,各类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2002年,伴随着蒙特利尔岛上的行政区重组运动,这一带所有社区合在一起,成立了统一的议会,真正意义上的蒙特利尔西南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当然,那时候,西南区市政厅的地址是不稳固的。后来,曾经在Ville-?mard社区的Marie Uguay文化中心稳固存在了一段时间,然后搬迁到Saint-Henri的一座重新装修的废弃工厂里,一直到现在。现在的西南区,是蒙特利尔各辖区中最有活力的辖区了。沉寂了多年的中国运河重新被起用,其旅游功能的大力发掘,吸引了大量的创业人士入住,运河两岸大量废弃工厂被改造成loft和Condo公寓,吸引大批富饶中产阶级入住。尽管这样的中产阶级化运动对原来习惯于低房租低房价的老街坊带来很大的压力,但却为市政建设带来了很优质的税源,市政服务大大改善。西南区经济开发最红火的当属Griffintown社区,这里简直和市中心没有什么区别,距离蒙特利尔老港近在咫尺,毫无争议地成为西南区复兴的源头。位于Little Burgundy和Saint-Henri两个社区之间的Atwater市场,非常繁华,与北部Westmount东部Atwater地铁站一带繁华地段无缝连接,成为蒙特利尔市中心向西继续扩张的支点。地铁一号线Angrignon附近,一直向西延伸到LaSalle区,伴随着大片购物中心的建设,Condo公寓大量建设,更多富饶市民迁入,从而在西南区西端的Ville-?mard和C?te-Saint-Paul两个区形成了一个经济发展回旋镖。位于西南区和westmont市交界处,2015年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超级医院,也成为蒙特利尔西南区进一步高端化发展的另外一个发动机。这次新冠疫情公共卫生危机期间,与蒙特利尔其他辖区一样,西南区的零售业和服务业都遭受了重创,很多店铺永远退出市场,再也没有机会迎接新老客户光顾了。最近,在疫苗的帮助下,西南区很多餐馆经营者们恢复了露台营业,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希望一切尽快恢复正常。居民现在,西南区所有社区的居民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明显的单一族裔主导的现象了,所有族裔杂居在一起,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早晚相遇,生活在一起。根据2016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蒙特利尔西南区居民人口总共有80,153人,每五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是蒙特利尔地区人口增长最快的辖区。西南区居民的平均年龄为39岁,其中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13%,15岁到24岁之间的占11%,25岁至44岁之间的占39%,45岁至64岁之间的占24%,65岁以上的老人占12%。2016年,西南区居民的平均家庭年收入是$67,517,与蒙特利尔市当年家庭平均年收入的$76,614相差大约1万加元。在这里,家庭平均年收入不足$50,000的占48%;家庭收入在$50,000至$80,000的占22%;家庭收入在$80,000至$100,000的占9%;家庭年收入在$100,000至$150,000的占12%;家庭年收入超过$150,000的占9%。西南区居民家庭规模与蒙特利尔地区其它辖区的情况很相似,大家庭不多,平均家庭人数为2.2人,单身独居家庭占全部家庭数量的40%。非独居家庭中,没有孩子的家庭占37%;双亲带孩子的家庭占43%;单亲带孩子的家庭占20%。根据2016年的数据,西南区居民中,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38%,拥有College学历的占16%,拥有高中和技校学历的占9%。新移民占西南区全部居民人数的26%,加拿大原生居民占西南区居民人数的74%。在家庭用语言比例上,法语占59%,英语占26%,其它语言占15%。住房和蒙特利尔很多老居民区没啥区别的是,西南区的居民大部分租房子居住,拥有自住房屋居民仅占40%,另外60%的居民租房子居住。由此可见,西南区的租房市场颇具规模,是购买投资类型物业的首选之地。西南区各种类型的房屋中,独立屋占比非常低,仅占2%;排屋和双拼类房屋占7%;5层以下多户型房屋占71%;5层以上多户型房屋占20%。从建筑物的新旧程度看,西南区百年老屋很多,但是新房屋占比也很大,这与最近几十年这里蓬勃的Condo公寓类房屋在这里集中开发有关。在各个年代建设的房屋中,建设于1960年以前的占43%;建设于1961年至2000年之间的占39%;建设于2000年之后的占23%。房屋总体交易方面,今年第2季度,西南区总共完成了508笔交易,同比上涨128%;新上市房源654个,同比上涨36%;库存房源540个,同比上涨45%,总交易额$283,204,000,同比上涨144%。在独立屋和镇屋等单户型房屋方面,今年第2季度,西南区共计完成35笔交易,同比上涨52%;库存房源37个,同比下降10%;房价中位数是$805,000,同比上涨14%;平均交易周期是24天,同比缩短7天。Condo公寓方面,今年第2季度,西南区共计完成402笔交易,同比增长135%;库存房源415个,同比增长52%;房价中位数是$430,000,同比增长2%;平均交易周期52天,同比延长17天。plex多户型房屋方面,2021年第2季度,总共完成71笔交易,同比增长153%;库存房源87个,同比增长58%;房价中位数$735,500,同比上升12%;房屋平均交易周期45天,同比缩短2天。可以看出,西南区单户型房屋和plex多户型房屋价格虽然已经长到很高的水平,但是房价上涨速度并没有缓和的趋势。condo公寓房源供应比较充足,虽然价格仍然在增长,但已经非常缓和了。所以,对于很喜欢居住在蒙特利尔市区,同时还没有能力购买单户型和plex类型的房屋的朋友们来说,选择西南区的Condo还是很明智的。如果您希望在西南区或者其它社区买房子,不论自住房还是投资房,都欢迎加我的微信,联系我。交通西南区之所以被普遍公认为蒙特利尔地区最具投资潜力的辖区,除了多个经济发展的热点热区,该区得天独厚的各类基础设施也明显优于其它辖区。在公共交通方面,如果说Ville-Marie的方便程度排名第一,没有任何一个辖区可以和西南区争第二。蒙特利尔1号线和2号线都在西南区来往穿梭。公路交通方面,西南区的大部分社区都有上下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尤其是Turcot立交桥周围。从这里出发去南岸地区也很方便,一眨眼的工夫就过了桥。水路方面,中国运河夏季航运业已经恢复,我们经常能看到豪华游艇来往航行。当然,西南区的自行车道资源也很丰腴,区内大部分街道都有专门的自行车专用道,运河两岸的自行车道在绿草地上蜿蜒伸展,是很多车手最喜欢的地方。正在规划中的蒙特利尔轻轨项目,在西南区也有站点。建成之后,从市内去郊区就更加方便了。这个项目计划投资$65亿,是未来蒙特利尔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规模投入,具体执行机构魁北克公共事业部门退休金管理机构的下属企业CDPQ,出资方有魁北克省政府、加拿大联邦政府和魁省电力公司(Hydro-Quebec)。文化、教育、体育蒙特利尔西南区有大量的公园,有些公园属于蒙特利尔市,有些属于加拿大联邦政府。其中最大的公园是横穿整个西南区的中国运河历史遗产公园( Lachine Canal National Historic Site of Canada)和位于 Ville-?mard的Angrignon公园。在西南区,春夏秋冬适合全家活动的是Ignace Bourget Park (也在Ville-?mard社区),公园里有足球场、网球场、棒球场、游泳池等设施,还有一座很高的土山,冬天是蒙特利尔市内最理想的滑雪场之一。在星罗棋布的小公园中,最有特色的是位于St-Henri社区的Sir George-?tienne Cartier Square公园和Saint-Henri 公园。前者呈现很规则的四方形,公园东西两侧是古典风格的青石外墙房屋,公园里有很精美的雕塑。后者就在Place St-Henri地铁站附近,也是个方形公园,公园中心有亨利大帝的精美雕塑,辅以灯光音乐喷泉。这是个很幽静的公园,游客很少,是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另外的几个公园也很值得去逛逛,如Vinet Park、Oscar Peterson Park (Little Burgundy社区)、 Saint-Gabriel Park、 Marguerite Bourgeoys Park、 Le Ber Park (Pointe-Saint-Charles社区)等公园。西南区还有很多历史文化建筑,如建设于1698年的 Maison Saint-Gabriel。这个建筑物现在被开辟为殖民时代博物馆,馆方经常举办各种历史活动,譬如烘焙三百年以前的面点。另外,还有以前的黑人社区中心、Atwater Market市场、 Union United Church、 Corona Theatre、 the Atwater自来水厂、Saint-Heri消防局以及各种建筑风格的天主教教堂。在Saint-Henri社区,还有一个专门收集与声音和媒体文物的博物馆:Musée-des-Ondes Emile-Berline。西南区还有6家大型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其中很多中心都为低收入市民的孩子组织丰腴多彩的主题夏令营。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Complexe récréatif Gadbois,位于Saint-Henri社区,是蒙特利尔岛上最大的文体中心。等这场疫情危机结束,游泳、球类、滑冰、柔道、击剑等活动都会恢复,很多华人父母扶老携幼从南岸和西岛来这里玩耍。在医疗方面,除了近在咫尺的麦吉尔大学超级医院和散布在各个社区的CLSC,还有大量高水平私人诊所。同时,Verdun医院和LaSalle医院都距离西南区很近。在教育方面,西南区所有的公立法语中小学都是蒙特利尔市教委的学区,这里的孩子都有资格报考蒙特利尔地区最好的公立中学--蒙特利尔国际中学。西南区的成人职业教育机构也很厉害,其中,位于Saint-Henri地铁站对面的?cole des Métiers du Sud-Ouest-de-Montréal提供建筑电工、建筑设计、测绘、电梯技师等热门专业技术培训,是蒙特利尔居民最喜欢的培训机构。同时,这里也有几所英语中小学,属于蒙特利尔英语教委。西南区还是高等工程技术学院( ?cole de technologie supérieure)的第一个校区。图书馆方面,西南区有四家社区图书馆,都属于蒙特列入公共图书馆系统。其中,Georges-Vanier图书馆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加拿大第一家法语公共图书馆,也是现在仍然提供的图书馆中最古老的图书馆。西南区还有很多值得花时间了解的特点,这些,我们留在以后面慢慢和朋友们聊吧,现在已经码近7000字了,这篇文章可能是我这个公众号开通以来最长的一篇,如果您坚持读到现在,我非常感动,您这是我的知音啊,太感谢啦!?

四、为什么穷人更爱买奢侈品?耗费近20年的诺贝尔奖发现:穷人更擅长浪费钱

作者:糖总总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糖总总ID:clairetangmedia原标题:《为什么穷人更喜欢买奢侈品?》“贫苦的本质是消灭未来。”——乔治·奥威尔《1984》标题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启发我们关于自身现金流管理的困惑。更好的地方在于,这个问题其实来自最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理解贫苦和财富的本质非常有用,建议花5分钟认真看完这个研究。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麻省理工班纳吉迪芙洛等三位学者,以表彰他们在贫困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这次奖项结果和历年都有不同。首先,夫妻同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还是首次。而且,许多人其实持有有不同的意见,因为班纳吉迪芙洛等人的工作完全不同于习惯经济学一样注重数学模型,全都是深入的随机田野试验。几位科学家用了近20年的时间,深入非洲、东南亚等贫困地区(5大洲18个国家),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深入贫困本质。不过这也说明,当代科学研究越来越侧重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我们更应该多读科学有营养的庄重内容。班纳吉与迪弗洛有一本关于贫困经济学的代表作品:《贫苦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苦》这本书已经被看做研究“贫苦”的巅峰之作,其实很多年前就出版了,只不过这段时间热了起来。新的修订版书不厚,读起来也没有经济学的各种公式,通俗易懂一天就能读完,值得反思。书里研究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却还要看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穷人不注意健康和锻炼?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说明一下,书中对穷人的定义是:每天可支配收入在0.99美元以下的人。希望大家更多去思考结论背后的洞察对自己生活的启发,而不是陷入无谓的生活水平之争(就像很多地方都在做这种浪费注意力的无谓争论一样)。01充满凶险的“贫困陷阱”穷人更擅长浪费钱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贫困陷阱”,主要是看资本的作用对于人们生产能力和贫困程度的影响,这里资本包括人们存的钱,获得的资助等等。这里要感谢李永乐老师视频里对这个图表的解释,是我拿来跟书一起理解觉得最有帮助的。尽力结合各方理解和自己的想法,把研究结果讲明白:上图的横坐标是今天的收入,纵坐标是明天的收入。对角线是一条均衡线,上面的每个点代表今天的收入等于明天的收入。班纳吉认为,实际的收入变化情况可能呈现出是另一条S形的线:如果你有更多的资本,就可以采购原料、雇佣工人,扩大生产,明天就会比今天更有钱;即最初处于B1点,未来比现在收入更高,就会移动到B

2、B3点,最终到达Q点的富饶均衡点。而如果一个人很贫苦,去掉了食品住房等支出,就没有钱进行生产劳动,明天就会比今天更穷。最初处于A1点,未来比现在收入更低,就会移动到A

2、A3点,最终到达N点的贫苦均衡点。这样,图中浅色“贫苦陷阱”范围内的人最终会变得越来越穷,深色“贫苦陷阱”范围的人将会变得越来越富。这样看,似乎只要给穷人资金去扩大生产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很明显,现实中各国政府的大规模补助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穷人还是很穷。果壳的研究提出,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心中更符合实际情况模型,是这样的:两个模型的区别是,模型的后半段都是一样的,争议落在前半段。按照第二个模型,最穷的人在扣除基本生活开销和生产成本后,也应该会变得越来越有钱,直到边际收益最终放缓而停止增长为止。可是穷人为什么还是没有投入生产盈余来赚更多的钱?几位学者在经过大量的随机田野试验(RCT)后,认为:“贫苦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穷人没有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留存收益,大量本该被用作未来发展的资本开支被浪费了,因此最终陷入了贫苦之中。图源果壳(sheldon)三位学者发现了不少浪费资源和无端开销的现象:比如,非洲的农民事实上并不是真的没钱去投入再生产,而是把很多积蓄用在购买电视机和葬礼上;要不就是因为不愿意给自己和孩子打疫苗,最后不得不花更多的钱治疗疾病。在这种情况下,问题的关键穷人更擅长浪费钱。即使赚到钱或者拿到钱都没有用,根本没有把获得的资源放在自身或者家庭的发展上,最终无法摆脱螺旋下滑的“贫苦陷阱”。02“电视机比食物重要”富饶能增加人的耐心而贫苦让人丧失耐心书中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相当多穷人虽然穷,相对而言在消费方面的支出并不比富人低,甚至还会更高。这点我最近关于破产和存钱的文章都有提到,相信每个人自己都有浪费钱的体会。现在信贷如此容易,说是普惠金融,但很多都是坑普通人的。关键是很多人贷款之后并没有用于生产,而是去购买奢侈品:一部苹果手机、一个LV的包、或者办一场豪华的婚礼,一不小心最后被利率高压得喘不过气,一步步难以脱身。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穷人为什么会对奢侈品有这么大的渴望呢?《贫苦的本质》中提到,他们有一次去贫困的村子考察,发现许多儿童表现出营养不良的状况,但是许多家里都有电视机。村子里的人说,他们会攒很久的钱,买一部电视机。学者们感到奇怪:电视机并不能改善他们的经济情况,但是吃的好更健康却可以帮他们更好提高生产力。为什么宁可把钱用来买电视机,却不愿意花钱改善自己的营养状况呢?村子里的人说:“因为电视机比食物重要。”班纳吉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穷人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中往往承受更高的皮质醇含量,并因此做出更加不理智的冲动型决定。因此,他们更需要频繁地释放压力。而生存环境注定他们不能有更好的耐心和解压方式,因此只能在即时满足上去寻求高频低效的压力释放,比如吃一顿丰腴的晚餐、买一台电视机等等。还有许多地区的穷人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别爱面子。比如会为死去的亲人办特别豪华的葬礼,就能花掉自己一年收入的一半。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所以如果有一点额外的钱,他们就会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一点,重要的场合更有面子一点。这样,穷人更容易拒绝延时满足,因此长期投资、延迟回报的吸引力很小,比如储蓄,比如教育和学习,从认知和行动上对于穷人家庭来说都是很难去作出选择的。因此容易掉入一个几代贫困的死循环。可是,每一个人要存钱,就是需要不停的和自己的欲望斗争:?可能就要强制储蓄、戒烟、戒酒、戒糖,要放弃一顿又一顿美食的诱惑,也要忍住不买电视机、手机、奢侈品等等广告里说的“美好生活”。这样的状态下,穷人每天也面临比富人更很大的考验,因为过于稀缺,或者觉得自己过于稀缺,所以面临的诱惑其实更多,更容易浪费时间、精力、金钱去应付眼前。所以为什么说,我们必须警惕一种难以跳脱的“稀缺的心态”:因为稀缺是一种让人越陷越深的泥潭,无暇思考未来,更无力为未来布局,每天都在忙于眼前的窘迫。03穷人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而往往选择相信错误的事情三位学者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关于导致穷人容易陷入困境的数个重要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正是:穷人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而往往选择相信错误的事情。他们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将可以节省更多的医疗费用,不明白基础教育能够在未来产生更高的收益,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化肥,不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以避免艾滋病……输入的垃圾,输出的只能是垃圾,无论一个人多努力。信息贫富和经济贫富是正相关的关系。比如,富人的健康情况远远好过穷人,这是因为穷人没有钱做体检,没有时间健身,也不觉得锻炼身体有什么用。每年,全球有500万人在5岁之前就会夭折,绝大多数都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穷人。比如,许多家长对教育的观念不正确。他们认为供孩子读书就像买彩票,成绩好特别难,可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找不到好工作,那自己的教育投资就打水漂了。但研究数据显示,教育反而是一种稳健的长期投资,每增加一年教育年限,平均工资就会提高8%。这才是为什么乔治·奥威尔说,贫苦的本质是消灭一个人的未来。大家发现没有?一个人关于钱的问题,背后是输入质量的问题,最终又都是人性的问题。富人浪费钱的例子也很多,最近新闻上挂失信被执行人的名人案例数不胜数。说明凭运气赚的钱,都能凭本事输光,贫困陷阱的曲线永远是动态的。稍微有点理财常识都应该知道,个人现金流管理的核心在于这两点:对风险的把控。对自我的把控。健康和存钱,是主要是为了抵抗风险。没有这两点,一切生产、教育、和发展都无从谈起。这个世界就是充满凶险和意外的,一不小心就会掉入贫困陷阱,可惜学校不教给我们,家人可能更不敢教给我们,需要自己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而强制储蓄,千万不要理解为降低生活质量。用阿尔法书院学习顾问Ion Buravcenco的话来说,降低生活质量反而容易让想要做的改变难以为继。正确的是应该寻找让自己又高兴又能够坚持下去的方法。花钱的前提是思考是否对自己长期真的有意义。Spend meaningfully.如果真的喜欢一件物品,适当地奖励自己无可厚非。但试想,如果频繁地花钱为了得到某类物品,它对你而言是变得让人麻木了,还是让你福气了呢?忍不住反复要去即时满足,不正是在花钱玩老虎机吗?我真的需要买这件东西吗?是即时满足还是延时满足?我的这笔开销 ,是在让我往富饶均衡点去挪动,还是往贫苦均衡点挪动?我是在给自己的未来投资,还是有因为单纯爱面子导致的消费?从今天开始,每一笔开销,都要认真问自己。04“我震惊的是她们最想要的不是钱而是教育和学习机会”学者们最后得出的脱贫解决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听起来很鸡汤:要改变人的信念。可“信念”这个词实在是太大,很难让人马上开始行动。心理的贫瘠,往往更难脱去。但我们要往前走,就必须找到方法。具体如何做?还是得你自己想明白了。这里我再推荐另一本书,张彤禾的《Factory Girls》,大家可以结合《贫苦的本质》来读。大家可以看到东莞这个城市如何成为中国快速发展城市的缩影。如何因为当代中国制造业几千万的十几岁打工者而成为全球化的心脏,我国如何因为全球人民每天在用的苹果手机和 LV 包包,大家每天在点的快递拿的外卖: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乡流动移民潮。更重要的是,也可以看到月入400块、每天工作16个小时打工女孩,是如何主动对抗自己的处境的。张彤禾(Leslie T. Chang),前《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在中国生活了十年。她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丈夫彼得·海斯勒(何伟)同样以描写当代中国的非虚构作品而闻名。这本书最初是我的新闻学教授推荐的,大家如果想看,最好找找原版。记者写文章就是简易清楚,阅读难度也是适中,看的顺畅,内容也好,读完觉得太太在中国题材上的水准比先生更高。张彤禾说过,刚开始去东莞采访的第一年,其实觉得心理压力很大,毕竟自己和这些工人有什么可以聊的呢?结果是,她发现自己想错了。看看她采访打工女孩,她们回答的原话:Bao Yongxiu: "My mother tells me to come home and get married, but if I marry now, before I have fully developed myself, I can only marry an ordinary worker, so I"m not in a rush."?Chen Ying: "When I went home for the new year, everyone said I had changed. They asked me, what did you do that you have changed so much??I told them that I studied and worked hard. If you tell them more, they won"t understand anyway."?Wu Chunming: "Even if I make a lot of money, it won"t satisfy me. Just to make money is not enough meaning in life."?这些女孩子给张彤禾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是无比地希望得到教育机会:我震惊的是她们最想要的不是钱,而是教育和学习机会,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很穷的背景,父母也都没有文化。这些年轻的小女孩非常聪慧,有趣,勇猛而大方,存很多钱去上英语课,上计算机课,为了找更好的工作。她们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工厂,关于中国,以及如何更好地生活在世界上。这些女孩子,当然有很多的理由去沉迷贫困陷阱,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毕竟,有太多外部环境因素让她们找借口了。放弃和堕落,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也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所以这些打工女孩,她们穷吗?我觉得一点都不。真正穷,穷是的斗志。去拼,也不指花光口袋里的钱去赌一把。而是,去拼上自己100%的斗志,远离那些对自己未来不重要的干扰。这里我不是想用这些女孩子的故事来激励大家。而是想说明,在选择自己的路并且勇猛走下去这件事面前,大家都一样。不能让别人,消灭自己的未来。不能让别人,成为自己不走下去的借口。张彤禾是华人移民,上几代背井离乡故事颠沛流离的故事,她在写这本书之前都不是很清楚。书的后半部分写到,她并不觉得自己和这些女孩子有什么区别,越是了解她们,越是看到了世界,越是看到了自己:But suffering in silence is not how migrant worker see themselves. To come out from home and work in a factory is the hardest thing they have ever done.?It is also an adventure. What keeps them in the city is not fear but pride. To return home early is to admit defeat. To go out and stay out - chuqu - is to change your fate.?离开自己原来的环境,就是离开自己的出厂设置。还好之后如何设置,我们都可以自己决定。“A story starts when a person leaves home.”共勉。本文系授权发布,From?糖总总,ID:clairetangmedia,糖总总是前央视媒体人、品牌和传播专家,连续内容和互联网教育创业者。她提倡这个时代的信息素养提升,每个人都应持续积累自己的注意力财富。2020年,我要征服托福!20天提升20分,我要去上学!| 留学干货在消息对话框中(不是留言区):回复?排名?看usnews美国大学综合排名及专业排名回复?QS?看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回复?120?获取美国120所大学介绍回复?条件?看申请美国研究生需要什么硬条件| 推荐阅读在美国十年的经历:为什么出国留学还是值得的(8000字长文)美国研究生春季入学和秋季入学有什么差别?北大教授饶毅 : 为何“次尖”大学比“顶尖”大学更适合中国学生?(长按二维码关注美国研究生留学)托福、雅思、GRE、GMAT备考和留学申请有任何问题?请点击阅读原文在线咨询??

【LIUYI SUPREME SERVICE】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wx: 13512131526

我司专注于老板一对一服务

最适合穷人移民的地方排名|推荐移民机构
Copyright2025不孕不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