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三问洪湖,你怎么了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9A00V2200

2024-05-19 08:00·中国环境·发布于北京

行走在洪湖岸堤上,这个平均水深1米左右的湖泊却难以看到底。这里曾经因湖而名、依湖而兴,如今却因湖而痛。2012年以来,洪湖水质持续恶化,现在已是Ⅴ类水质。


2024年5月,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督察湖北省时指出,荆州市洪湖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不力,洪湖水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退化问题突出。


洪湖之疾,何其深矣?


“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


洪湖是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泊,是江汉平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生态屏障,也是长江中下游最具代表性的湖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


可如今,洪湖“病”了!


2017年,《湖北省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指出,洪湖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从2011年的Ⅱ类恶化到2016年的Ⅳ类。而到2024年5月本轮督察为止,洪湖水质已经成为Ⅴ类。


十余年时间,洪湖水质就从Ⅱ类变成Ⅴ类。特别是在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指出洪湖问题之后,洪湖水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变得更差了。


“目前,洪湖的水生植被覆盖度低,仅占全湖面积12%,不到有记录以来历史较好水平的1/5,沉水植物几乎消亡,野生红莲面积大幅度减少,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物种数仅为有记录以来历史较好水平的1/4。”督察人员惋惜道。


2021年1月,湖北省有关部门印发《湖北省五大湖泊防洪排涝与生态调度意见》,要求通过水量水位调节,促进湖区植被恢复和实施生态补水。


但督察发现,习家口闸、荆襄河闸和高场南闸,部分时段入湖生态流量不足,达不到补水要求,生态补水措施难以满足水质改善要求。


一面是水环境质量下降,一面是水生态退化,一面是生态流量不足,久而久之,洪湖生态修复功能变得越来越弱。


疾之愈深,症结所在?


“你瞧,雨天大量雨污混合水就这样直排河道。”督察人员一边播放画面一边向记者介绍说。


“这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儿?”看着镜头里大量黑水从三个粗口径的管道中“涌”出来,记者问道。


“这是雷家垱雨水泵站。画面是暗查时拍的。”督察人员告诉记者:“现场发现,荆州市主城区雨天大量雨污混合水通过雷家垱、草市等6个雨水泵站直排河道。”


“监测结果怎么样?超标多少?”记者追问。


“雷家垱雨水泵站外排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49毫克/升、氨氮浓度为15.8毫克/升,分别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2倍和2.2倍,草市雨水泵站外排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10毫克/升、氨氮浓度为21.8毫克/升,分别超标1.2倍和3.4倍。”督察人员告诉记者。


4月19日,督察组暗查发现,雷家垱大量雨污混合水直排河道。


洪湖是荆州市主城区、监利市、江陵县等城镇排水的主要受纳水体。督察还发现,监利市江城路截污闸东南雨水泵站大量直排雨污混合水,不仅化学需氧量超标1.4倍,而且在林长河形成超过1公里漂浮污泥的污染带。江陵县2014年陆续开发建设的万佳时代小区,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直排污水形成黑臭水体,最终都通过沟渠流入洪湖。


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尾水等直排,也是造成洪湖污染的重要原因。


5月12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监利市园梦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废水直排沟渠。


记者跟随督察组暗访,随机抽查的8家规模化养殖场就有4家存在问题,有的是直接将生猪养殖粪污抽排至场外沟渠,有的是利用无防渗措施的池塘存放粪污,有的是通过私设软管排入周边水体。部分已建成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项目运行不正常。大量未经处理的水产养殖尾水,通过沟渠排入四湖总干渠,最终汇入洪湖。


督察人员还发现,根据《湖北省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长江保护与湖泊开发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荆州市应于2021年1月底前完成19.99万亩退垸还湖任务,但荆州市以开展生态种养等名义保留4.5万亩,胜利大垸、滨湖渔场、斗湖渔场围垸内有多处名义为“人放天养”模式的养殖场,实际上仍然是投肥养殖。


此外,洪湖生态保护修复还不到位。


督察指出,2018年12月印发的《湖北省洪湖湖泊保护规划》要求,在茶坛东南、西南角以及下新河入湖口等重要河口和植被稀疏区域设置湿地植物恢复点,在茶坛和金坛之间区域栽植327.8公顷耐干扰性强的沉水植被,在清水堡示范区恢复浮叶植物群落面积405.4公顷,但督察发现上述项目均未实施。蓝田河口示范区恢复浮叶植物群落面积615.4公顷生态恢复项目,也未开展初步设计。


5月13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洪湖市茶坛村西南角大面积裸露。


深究其理,岂能畏难?


“荆州市和有关部门对洪湖生态保护治理有畏难情绪,决心不够,不碰硬、慢作为,流域规划统筹不力,推动落实洪湖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主要措施不到位。”这是写在典型案例中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洪湖生态保护治理,为什么会有畏难情绪?


一位基层官员介绍说:“洪湖是浅水湖,现在平均湖深1米多,一个浪就把湖底的淤泥掀起来了,水就浑浊了。我们一直在思考淤泥该如何处理,但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就拿退垸还湖这事儿来说,我们要安置土地,提供再就业培训,要让渔民上岸后没有后顾之忧。”另一位基层官员向记者坦言,落实过程中会面临土地、资金等实际困难。


畏难情绪的表现,也反映在重规划、轻实施上面。


《湖北省洪湖“一湖一策”实施方案(2021—2025)》要求,应于2022年底完成洪城河、张大口河、挖沟子河清淤工程,但均未实施。


2019年以来,国家和湖北省均要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但截至督察,荆州市完成养殖池塘改造治理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3.2%。


“还是不够坚决。”一位地方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些年来湖北省、荆州市等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洪湖水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退化问题突出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千湖之省”,水是湖北省最大的省情,也是最大的优势。洪湖生态保护治理的意义,远远超出洪湖本身。把洪湖治理好了,重现洪湖水“浪打浪”的旖旎风光,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治荆楚,必先治水。是时候要下更大的决心,制定更行之有效的措施,传导更有力量的考核压力。湖北该如何破题?

Copyright2023未知边界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