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1993年西班牙人均GDP是中国的34倍,GDP总量高出646亿,如今呢?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4284311111090725/

首发·文渊的历史书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

1993年,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经济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当年中国GDP总量仅为4447亿美元,相比之下西班牙这个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达到5093亿美元的GDP水平,高于中国646亿美元之多。

以人均计算,我国当时为365美元,妥妥的低收入国家,而西班牙则为1.25万美元,是中国当时水平的34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我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差距如何了?

西班牙殖民扩张时代的经济繁荣

在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这段时期内,西班牙作为欧洲强国之一,穷其一生所有的力量去征服、占领和掠夺美洲和亚洲的广阔领土和财富。

西班牙海军遨游在大西洋上,船队攻陷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湾沿岸的岛屿和土地,建立起众多殖民地。

在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湾,西班牙人发现并控制了产金和产银的矿区,特别是秘鲁和墨西哥的矿产资源。

于是大量黄金和白银源源不断地被运往西班牙。

除了上述新大陆金银的财富之外,西班牙还从菲律宾群岛获取了丰富的香料贸易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马尼拉对西班牙的重要性不亚于哈瓦那,因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殖民城市之一。

在马尼拉和亚喀巴这两个港口,西班牙商船装载了来自东印度群岛的香料、丝绸等稀缺商品。

通过太平洋运往墨西哥,再从那里沿着大西洋把它们运往西班牙。

可以说,在殖民扩张的几个世纪里,新发现航线和殖民地带来的金银和贵重商品财富源源不断地输入西班牙。

所到之处,西班牙人占领、掠夺、压榨,建立起覆盖整个美洲和亚洲的庞大殖民体系。

这样的全球性殖民帝国为西班牙带来了欧洲前所未有的财富积累,使之在当时成为了无与伦比的强国。

西班牙陷入长期停滞:二战后自给自足

可惜好景不长,西班牙并未好好利用这些财富来发展本土实力。

殖民帝国开支浩大,西班牙中央财政一直处于赤字状态。

到了19世纪,随着新航路的不断开拓和英国等新贵崛起,西班牙海外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伴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农业社会的西班牙在经济实力上越来越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更快的英国、法国等国家。

二战后,西班牙经济发展陷入长期停滞。

在独裁者佛朗哥长期统治下,西班牙实行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政策,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距离。

这也就导致西班牙工农业生产落后,对外贸易微乎其微,整个国家步入了停滞的困境。

直到1986年,西班牙加入欧洲共同体,重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经济发展才重新走上正轨。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推动西班牙复兴

20世纪90年代伊始,西班牙抓住了1992年举办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绝佳机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了举办奥运会,巴塞罗那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新建和改建了大量场馆、酒店、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

滨海地区原先的贫民窟被拆除,改建成现代化的游乐场所、海滨长廊、景区等。

奥运会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基建投资和旅游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奥运会开幕前西班牙股市就已大涨33%,整个工程合计对西班牙经济的拉动作用高达300亿美元。

依托着发达的旅游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西班牙整体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并借力成为欧盟成员国这一优势,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度傲视亚洲大多数新兴经济体。

相比之下,中国在同一时期仍在摸索改革开放的道路。

由于启动较晚,经济体量远远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中国GDP总量与西班牙相差646亿美元,整体实力明显落后于后者。

但是改革开放的大门已经打开,中国经济就像一头正在苏醒的雄狮,充满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重创西班牙经济

反观西班牙,其经济的复苏并未持续多久。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西班牙肆虐,沉重打击了本就充满泡沫的房地产业。

房地产一直是西班牙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8年前的十年间,西班牙房地产行业可谓风生水起。

巨额外资涌入,房价在短短几年内就翻番,房地产热潮一度成为西班牙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然而,泡沫终将破裂。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居民购房能力大减,大量购房者无力继续偿还贷款,导致银行系统出现严重流动性危机。

金融危机并非仅仅影响了房地产业一个行业,随着整个西班牙经济的低迷,旅游、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也遭受重创。

工业生产量大幅下滑,失业人口急剧增加,2013年,西班牙失业率高达26%,年轻人失业率更是超过50%。

与此同时,为刺激经济政府大幅增加财政支出,西班牙财政赤字一路飙升至GDP的9.4%的高位,公共债务总量翻倍。

面对经济的低迷停滞和就业形势的恶化,西班牙一度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

外界甚至讥讽性地将西班牙和其他几个欧洲国家贬称为"笨猪五国"。

这个曾经的欧洲前列经济体,迎来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经济危机期。

在接下来的数年间,西班牙经济增长一直徘徊在低位,复苏之路显得举步维艰。

但危机同时也倒逼了西班牙经济的深层次调整,传统优势产业进行了痛苦但必要的改革。

人们开始反思依赖单一产业如房地产业带来的风险过高,呼吁多元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于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旅游服务等传统优势行业逐步走出阴霾,并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

同时西班牙还抓住了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产业这一契机,为自身培育新的增长点。

西班牙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逐步超越

经过数年的阵痛,西班牙经济于2014年后开始复苏。

受益于旅游业、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暖,西班牙经济重拾增长动能。

数据显示,2017年西班牙GDP增速达到3.1%,居欧元区之首。

传统工业方面,西班牙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保持了相当实力。

汽车制造是西班牙最大的出口行业之一,大众、雷诺等跨国车企在西班牙设有工厂。

此外,西班牙政府还在近年大力发展新兴绿色能源产业,利用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使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尽管在过去几年复苏势头较为明显,但西班牙GDP总量仍相对较小。

2023年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5万亿美元,与1993年相比,只增加了不到3倍。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基数相对较小,西班牙的人均GDP为3.3万美元,是中国的2.5倍。

但需要指出的是,西班牙长期实行高税收高福利的发达国家政策模式,导致平均工资水平并不太高。

作为欧洲老牌工业国家,西班牙制造业基础较为雄厚,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德国、法国等传统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更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属于典型的中等发达经济体。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却正走在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上。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总量在这个阶段经历了高速的追赶过程。

到2023年,中国GDP总量达到了17.51万亿美元,与1993年时相比,中国GDP总量增加了近40倍。

数据对比就能清晰地看出,中国GDP总量已是西班牙的近12倍。

与30多年前中西两国经济实力差距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当年西班牙领先中国646亿美元,到如今中国遥遥领先于西班牙。

这种实力的逆转,展现了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中国而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是支撑经济实力快速崛起的关键动力。

但与此同时,中国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亟需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差异

造就中西两国经济体量悬殊差距拉大的,正是两个所采取的不同发展道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逐步推行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外向型发展,制造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力军。

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出口导向型产业异军突起,大量廉价劳动力红利得到了充分释放。

中国制造业规模日益壮大,中低端产品遍及世界各地,吸纳了大量外资投入。

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使中国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但经济实力也因此快速崛起。

相比之下,西班牙作为一个欧洲传统发达国家,其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农业、汽车制造等领域。

这些传统行业与西班牙国情和资源禀赋高度相符,却也造就了产业格局的相对单一。

虽然近年来西班牙积极培育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但整体发展动能还显得不足

两种发展模式路径各有利弊。

中国主攻制造业出口,虽然使经济腾飞,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压力;

而西班牙服务业和可再生能源为主导,发展态势更加平稳,但同时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增长后劲不足。

不同国情决定了发展道路的选择不尽相同,但都需要在利弊权衡中不断完善和探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Copyright2023未知边界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