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叹息!河南小麦熟了不愿割,农民左右为难!政府:拨款160万!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0733768966930980/

首发·老谢爱叭叭

“若有一天种地赚钱了,地就轮不到农民种了”

我是相信这句话的,因为种地真的难赚钱,真的?真的难!不信往下看。

5月18日,在河南广袤的麦田中,本应是喜悦的收获季节,然而今年一些农民面对成熟的麦田,却没有选择收割。因为他们在面临一个三难的局面。

一难:天气无常,农事难定

今年的天气对农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虽然没有遭遇破坏性的大雨,但前一阵5月15日凌晨的那场强风却席卷了大片麦田,许多还未完全成熟的小麦不幸倒伏,受害面积?高达?4/5。

尽管农民们急于救援,但倒伏的小麦往往难以完全恢复,这不仅影响了产量,更增加了收割的难度。

此外,根据最近的天气预报,即将到来的雨季也让农民们忧心忡忡。如果提前收割,未干透的小麦容易受潮发霉,影响品质;若等雨后,又可能因湿度过大而导致更大的损失。这是一场赌博,要么现在收割小亏一把,要么等雨后收割小小亏或者血本无归。

二难:经济压力山大,收益微薄

除了不可预测的自然因素,经济压力是摆在每个农户面前的另一道难题。当前市场上的小麦收购价格并不乐观,而种植成本却年年攀升。

简单来说,种植一亩小麦的直接成本(不包括劳动力)大约需要420元,而收获的小麦在市场上的总价值仅为520元左右,这意味着辛苦几个月的劳作,农民一亩地?的纯收益不足百元。

低廉的利润让许多农民对继续耕种感到心灰意冷,加上种植的各种支出:农资、机耕、播种、收割等不断上涨,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三难:保护动物吃粮,无可奈何

各种麻雀等鸟类吃玉米花生庄稼,受于动物保护法只能驱赶不能捕捉,粮食产量减少。

而这些保护动物,比如麻雀,城市少农村多,对庄稼影响极大,要么下更多的成本科技驱赶,要么使用小成本人工驱赶减少损失,左右都是要么花钱多,要么收成少

而这“三难”仅仅只是我知道的,网友们怎么看呢?

网友:成本涨,粮价不涨,合理吗?

网友:国内产出粮食那么多为什么还要进口粮食?

网友:问题的根源在于粮价低!

网友:地里花生玉米都被喜鹊祸害完了!

网友:这都是人祸而不是天灾,人祸往往要比天灾更可怕。

说到这,老谢不禁又有点感慨,青储啊青储,真的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选择,风险小(能提前割麦),收益大(卖价高几倍)。

谁不想赚钱过上好一点的日子呢?但为了国家大局,咱们淳朴的农民还是选择了听从“专家们”的建议,结果先是遇到15号的大风导致麦子倒伏减产,后是遇到马上要到来的雨季预警,不知该不该割。

遇到这种天灾,农民真的该自认倒霉吗?这仅仅是天灾而不是人祸吗?自15号风灾到现在我只听到又有一批“专家”站出来说不会产生很?大损失。

合理抢救可以降低损失。(合理抢救的成本谁来出?)

建议早点收割。(割了能卖上价?)

而唯一的好消息,是政府会对这次风灾进行帮助:筹集了160万应对风灾。

这是一件好事,但出于以往发生的某些事情,这160万也不知道会怎么用掉?老谢个人觉得以补贴(发钱)的形式一一发放下去说不定帮助更大。(少点中间商)

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河南小麦已成熟 农民为何不愿收割##河南小麦##河南小麦收割季#

Copyright2025不孕不育科技